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能力,破解学生工作中“针对性不足、融合度不高”的难题,推动“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目标落实,10月28日上午9:30,于行政楼A512会议室举办“学生工作实效性提升”专题讲座。活动在机械学院大力支持下,特邀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杜永平,面向我校全体专职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校团委书记曹蒙春担任主持,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任一帆,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邵艳霞,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王景政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本次专题培训。

讲座伊始,曹蒙春书记代表学校对杜永平院长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全体与会人员致以热烈欢迎。杜院长开宗明义,指出提升学生工作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从规划到出台的历程,强调该条例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并指出新形势下必须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适应社会与学生群体的发展变化。

在阐述辅导员角色定位时,杜院长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必须具备三项核心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作风、丰富的理论与知识储备,以及扎实的组织、沟通与研究能力。杜院长重点围绕提升学生工作实效性的实践路径,从三个层面展开深入讲解:其一,主动介入培养方案,推动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他系统梳理了从“教学计划”向“培养方案”的演变,指出现代培养方案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目标延伸至学生毕业后的长远发展。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12条”,他特别指出“工程与社会”“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等多项内容与学生工作紧密相关,呼吁学生工作队伍要主动学习、理解培养方案,推动工作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先设计”,牢固树立教育教学一体化意识。

其二,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杜院长直面当前学生活动中存在的与培养目标脱节、参与面窄、缺乏考核等问题,提出应构建目标清晰、途径明确、可考核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将各类活动系统对接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并建立相应评价机制,确保育人成效可衡量。

其三,努力提升个体工作能力与实效。杜院长通过“文学爱好者成功考研”“迷茫男生重拾信心”等典型案例,总结出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方法:要善于倾听与共情,掌握心理学知识以洞察真实需求;注重“点上工作”,实施精准深入的个别引导;灵活运用“三全育人”理念,借力学生组织形成育人合力。他强调,工作中应换位思考、放下身段、当好听众,并就重要事项提供合理化建议而非简单指令。

杜院长总结指出,学生工作是一项需用心用情、讲求方法的系统工程。提升其实效性,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持续反思、勇于创新,方能切实履行育人使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全面发展人才。曹蒙春书记在总结发言中再次对杜教授的倾囊相授表示诚挚感谢。她指出,本场讲座兼具理论高度、实践深度与育人温度,为全体辅导员提供了宝贵的工作指引,令人受益匪浅。
